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3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-reader.org)◇◇

  “剜烂苹果”和“论功行赏”

  作者:李继宏

  刊于《深圳晚报·阅读周刊》。 

  改革开放30年以来,我国在外文图书翻译出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,据有
关统计,这30年来出版的翻译类图书大约有19万种。应该说,无论从种类上看还
是从质量上看,如今的图书翻译正处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。但是繁荣背后也存在
着一定的问题。

 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低劣的翻译图书,好译者凤毛麟角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我
曾听到许多出版社朋友的抱怨,他们引进的外文图书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译者,而
有些外文图书由于所托非人,出版后的效益与原先的预期相去甚远。这个让编辑
苦恼不堪、批评者深恶痛绝、读者无可奈何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?窃以为需要从
两方面入手:提倡公允正确的翻译批评,建立完善合理的翻译报酬制度。

  关于前者,鲁迅先生早在1933年就已经说过了,我没办法说得更好,所以还
是直接引用他的原话吧:

  翻译的不行,大半的责任固然该在翻译家,但读书界和出版界,尤其是批评
家,也应该分负若干的责任。要救治这颓运,必须有正确的批评,指出坏的,奖
励好的,倘没有,则较好的也可以。(见《准风月谈·为翻译辩护》)

  现在的翻译批评也有“指出坏的”,“奖励好的”;只不过指出的都是新译
者的坏,奖励的都是老译者的好。傅雷有修改译作错误的习惯,《高老头》改了
三次,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改了两次,改得“体无完肤”。这一方面说明声望
之高如傅雷,其译作也存在可观的错误,另一方面说明傅雷对待翻译十分认真负
责。有些评论家对前一点十分宽容,而为傅雷的认真高唱赞歌。这本来无可厚非,
因为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应该提倡的。但现在有些批评家,如果发现年轻译者的作
品中有某个人名或者地名的译法和通用译法不一致,往往不吝长篇大论地进行攻
击,据此对译作整体加以否定。

  这种薄今厚古的倾向甚至于到了病态的程度。例如有许多人赞扬傅雷译的
《约翰??克里斯朵夫》的开头“江声浩荡”是不可逾越的经典,而罔顾这句译文
其实是病句的事实。“浩荡”的本义是水势壮阔,如“洪流何浩荡,脩芒鬱苕
嶢”,也有思绪翻飞、行踪无定之意,决不能用来形容江水流动发出的声音。当
然,虽然开篇就出现了翻译错误,而且改了两次也没改对,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
就应该全面否定该书的译文。正确的翻译批评应该是怎样的呢?我们也可以在鲁
迅先生的《准风月谈》中找到答案。他把有缺陷的译文比喻为“烂苹果”:

  我们先前的批评法,是说,这苹果有烂疤了,要不得,一下子抛掉。然而买
者的金钱有限,岂不是大冤枉,而况此后还要穷下去。所以,此后似乎最好还是
添几句,倘不是穿心烂,就说:这苹果有着烂疤了,然而这几处没有烂,还可以
吃得。这么一办,译品的好坏是明白了,而读者的损失也可以少一点。

  有些批评家不懂这个道理,但许多读者是明白的。我翻译过几本书,得到不
少读者来信揄扬和指点,这在我是非常感激的。因了他们的指正,我对已出版的
译著作了修改,其中《追风筝的人》将会由世纪文景推出修订版。如果修订版的
翻译水准有所提高,我想应该归功于这些热心的读者。

  目前国内出版社的翻译稿酬在每千字50元到100元之间,根据图书市场的现
状,这样的标准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,但国内的翻译报酬制度存在不少缺陷。合
理完善的报酬制度应该是“论功行赏”的制度;依照我个人的愚见,这方面至少
有两点是可以改进的。

  译者翻译图书,除了得到基本的稿酬之外,还应该分享译著销售带来的收益。
大多数国内出版社采用一次性付酬的办法,译者所翻译的作品无论销售5000本还
是50万本,得到的报酬是相同的。这种情况既不符合市场逻辑,也削弱了译者用
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。翻译质量高、译著销量好、译者收入多这三者必须形
成良性的循环,才能有利于整体翻译水平的提升。

  但是有些图书因为题材所限,就算翻译质量再高,销量也不会好。例如拙译
《公共人的衰落》,虽然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,但销量肯定不如普通的小说。
该书长达441页、35万字,税后稿酬只有18000多人民币。当知道我拿到的钱不足
1300英镑时,作者理查德·桑内特十分吃惊,直呼这样的稿酬“差不多等于零”
(next to nothing)。尽管我对社会学有深厚的感情,但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偶
尔为之,否则就要喝西北风了。像这类图书,译者应该得到金钱之外的回报。比
如说,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将翻译作品纳入学术考核的体系,翻译一本重要的学
术著作等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学术论文。这样才能使更多有水平和有能力的
译者去翻译这类图书。

  总而言之,尽管和过去相比,现在的外文图书翻译出版取得了更大的成绩,
但是还有许多许多不足,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。出版界、学术界和政府的新闻出
版部门应该着力于提高翻译的经济和社会报酬。另外批评家应该摈除厚古薄今的
恶习,对各种译著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;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,就是“我又希望
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,这正如‘拾荒’一样,是很辛苦的,但也必
要,而且大家有益的”。

(XYS20081023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3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-reader.org)◇◇